>>您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万象
反诈,陷阱边上的“逆向拦截”
2025-11-20 10:01:24   
2025-11-20 10:01:24    来源:宁夏日报

10月中旬,吴忠市公安局红寺堡区分局民警深入商铺讲解电信诈骗套路。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高发态势,已成为当前发案最多、数量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经自治区公安厅证实,不法分子依托新型通信技术和金融渠道持续翻新诈骗手段,针对不同群体精准设局,严重威胁群众财产安全。

  连日来,记者走访平罗县公安局、银川市公安局金凤区分局和西夏区分局、吴忠市公安局等单位,通过梳理“一类人群、一种骗术”的典型案例,揭秘骗子的话术套路,展现宁夏公安等部门的攻坚行动成果。

  揭秘 电信诈骗套路多

  “我差点就把7.8万元钱转给骗子!”11月12日,在平罗县公安局反诈中心,市民王某向记者讲述自己的遭遇时,仍心有余悸。

  今年6月,待业在家的王某被网上“刷单赚佣金”的广告吸引,对方承诺在指定App上购买系统匹配的订单,不仅全额返还本金,还能赚取丰厚佣金。面对这样的“躺赚”机会,王某心动了,随即下载App开始“做任务”。

  初期,王某尝试刷一两百元的小单,每次都能顺利获得20元到60元的返利。尝到甜头后,他逐渐放下戒备。后来,他按照系统提示投入3000元,却等来账户因操作不规范被冻结、余额无法提现的消息。他联系到“客服”,对方称需完成8000元的“信用恢复单”才能解冻。王某照做后,账户依旧无法使用。此后,“客服”又以银行风控、缴纳提现手续费等理由,诱使王某不断转账,App账户上显示可提现余额为5.2万元,可无论他怎么操作,就是无法提现。

  当“客服”再次以银行风控为由,要求王某支付7.8万元现金才能继续操作时,已经陷入慌乱的王某只想拿回本金,匆忙前往银行取款,准备继续转账“回本”。站在ATM机前,一张公安机关的反诈宣传海报映入眼帘,看着海报上的警示内容,他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果断停止操作。

  “这是典型的刷单返利类诈骗,专门瞄准待业人员和有兼职需求群体。”平罗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介绍,此类骗局以“低投入、高回报”为诱饵,利用受害人急于赚钱的心理,先给点甜头,等投入大额资金后立即冻结账户,再以各类名目索要转账。

  类似的诈骗套路也出现在网络贷款领域,特别是针对那些急需资金周转的创业者和小微企业主。

  今年7月,平罗县城关镇创业者马某某就遭遇了这样的骗局。他正因生意资金周转困难发愁之时,接到一个贷款推销电话,对方声称可以“无抵押、免征信、快速放贷”。急需用钱的马某某按照对方引导下载了一款陌生App,并填写了个人信息。申请贷款和审批放款的整个过程看似十分顺利,但当他准备提现时,系统却显示“输入的收款账号错误”。客服告知需要往指定银行账户充值作为“解冻金”才能继续提现,信以为真的马某某在对方引导下连续转账多次,累计金额达25万余元,最终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民警分析,在网络贷款类诈骗案件中,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媒体、电话、社交平台等渠道发布贷款广告,然后冒充银行、金融公司工作人员联系急需用钱的受害人,诱骗其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诈骗分子会要求受害人以‘手续费’‘保证金’‘代办费’等名目转账汇款,收到钱后便关闭虚假App或网站,并将受害人拉黑。”

  全职宝妈、大学生等群体,因其社会经验、经济状况及心理特点等具有特殊性,成为骗子精准围猎的目标。

  今年8月,备考公务员的叶同学接到“教育机构退学费”的电话,对方准确说出其曾购买的课程信息,表示可以给他之前报名的考公课程退款,但需要按流程完成任务后以返利形式退还课程费用。叶同学按对方引导扫描二维码,支付“激活金”4000元。但不久后,被对方告知“操作订单有误”须提高任务金额方能返利,当他完成操作仍无法获得返利后,才察觉自己被骗。

  银川市公安局金凤区分局反诈民警高晓翔表示,此类诈骗以合理退款为理由获取信任,逐步诱导受害人支付各类费用,察觉异常后便推诿失联。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骗术,针对全职宝妈的诈骗也屡见不鲜。不法分子利用宝妈们想要兼职赚钱、补贴家用的心理,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虚假兼职招聘信息。他们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宝妈们上钩。在宝妈们缴纳“材料费”“押金”等费用后,要么以各种理由拒绝返还,要么直接消失。还有一些诈骗分子会诱导宝妈们参与网络投资理财,承诺低风险高收益,初期可能会给小额返利,让宝妈们放松警惕,随后以各种理由让其加大投资,最终卷款跑路。

  “高发骗术虽形式不同,但核心都是利用了受害人的心理弱点。”高晓翔说,诈骗分子通过精心设计的话术和套路,让受害人在不知不觉中掉入陷阱。

  拦截 宁夏公安在行动

  面对严峻的反诈形势,宁夏各级公安等部门将反诈工作作为民生保卫战的核心任务,创新推出技术预警、精准打击、全民宣传等系列举措,构建起“预防为先、打防结合”的反诈防线。

  面对不断升级的骗术,吴忠市公安局红寺堡区分局通过深度研判海量警情数据,精准勾勒易受害人群画像,实现从“普遍宣传”到“精准预警”、“案后打击”到“案前阻断”的转变。11月5日15时,该分局反诈中心监测到红寺堡区新庄集乡李女士手机连续点击3条涉诈链接,值班民警马天玉立即拨通电话劝说,同时调度新庄集社区辅警上门拦截。

  原来,“在家带娃也能日赚300元,只需动动手指刷单”这样的广告让无收入来源的李女士动了心。下载某刷单App后,首单10元返利2元的“甜头”让她放下戒备,连续操作3单后,App突然提示“账户冻结”。“您因操作失误导致系统异常,须交1600元‘解冻费’,否则承担5000元违约金”,客服的话术精准戳中宝妈怕麻烦、怕赔钱的心理。正当李女士向亲戚借钱周转时,社区辅警马飞云已赶到其家中:“这是典型骗局!解冻费交了还有保证金,永远填不满。”他当场指导她卸载App、解绑银行卡。成功拦截后,马飞云结合此案,详细讲解了冒充客服类诈骗的识别要点,提醒她凡是主动联系退款、索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警察同志,我好像被骗了!那是我一年的生活费。”在银川某高校就读的学生小王急匆匆地给所在地辖区派出所社区民警打去电话。原来,小王接到冒充电商客服的诈骗电话,称其账户出现问题须配合注销,否则影响征信。在对方诱导下,小王一步步操作,将2万元钱转入了所谓的“安全账户”。转账后,小王才猛然惊醒,立即联系社区民警寻求帮助。接警后,民警意识到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客服类诈骗。他一边安抚小王情绪,一边详细询问转账时间、对方账户等关键信息,并迅速将情况上报至反诈中心。反诈中心民警立即启动紧急止付机制,争分夺秒地对涉案账户进行核查和冻结。由于报警及时,在转账后30分钟内,民警成功将小王被骗的2万元钱全额止付在涉案账户中。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是一场持久的战争,骗子靠话术精准围猎,我们用科技靶向守护,快一秒就能多保住一个家庭的积蓄。”红寺堡区公安分局局长丁朝炜说道。

  这样与电诈分子斗智斗勇的场景,每天都在各地公安机关上演。近年来,宁夏公安持续升级止付冻结联动机制,不断完善公安机关与金融机构协同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对电诈案件资金类线索第一时间联合金融系统及各级警银专班开展止付冻结,快速挽回群众财产损失。

  为持续提升侦查打击质效,宁夏公安深入开展“云剑”“断卡”“断流”等专项行动,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不断向境内窝点、涉诈“两卡”、跑分洗钱等犯罪团伙发起凌厉攻势,形成高压严打的强力震慑。坚持“快侦查、快研判、快落地”工作要求,多警种联动、跨部门协作,协调金融机构、互联网资源等技术力量支撑,严厉打击转账洗钱、组织偷渡等“黑灰产”犯罪,全力筑牢全民反诈“防火墙”。

  止损 “黄金时间”怎么做

  电信诈骗发生后,惊慌失措是人之常情,但迅速采取正确的行动是挽回损失的关键。多位曾遭遇诈骗的市民与反诈一线工作者都指出,一旦被骗,立即行动至关重要。

  “我整个人都懵了,但幸好及时拨打了110。”回忆起被骗经历,银川市民李女士仍心有余悸。她在遭遇冒充客服类诈骗后,立即报警并提供转账记录。警方成功为其止付并挽回了部分损失。

  报案速度是能否成功止付冻结骗子账户的首要因素。自治区公安厅反诈中心民警介绍,目前全区反诈预警止付中心已实现接警即止付的秒级响应机制。“一旦发现被骗,请立即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清楚说明被骗金额、方式及对方账户信息。我们接到报警后会第一时间启动紧急止付程序。”

  在实际操作中,证据留存同样重要。警方提醒,报警后务必保存好所有转账记录、与骗子的聊天记录和通话记录等证据。这些不仅是启动止付的必要信息,更是后续案件侦破的重要线索。

  除了立即报警,受害人还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性的紧急自救措施。某银行工作人员建议:“如果尚未完成转账,可通过银行客服或网点办理撤销业务;如果已经转账,可尝试通过对方账户所属银行的网银、手机银行等渠道,临时采取输错密码等方式锁定账户,为警方处置争取时间。”

  自治区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群众还可通过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来举报诈骗电话和短信,协助相关部门及时封堵诈骗渠道。(记者 陈思 马忠 文/图)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杨丽